“如果让你改造‘石头剪刀布’,你会怎么让这个游戏变得不一样?”8月7日上午,盛趣游戏的临时教室里,学生们分成了一个个小组,热烈讨论自己的设计,这是他们了解游戏设计与制作的第一步。由世纪华通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《游戏是怎样炼成的》公益游学项目正式开营,首期24个名额在7月23日放出后“秒光”。
为期两天的活动共涵盖5门课程,主要面向10-14岁的中学生。其中《趣解游戏》讲述一款游戏从策划到上线的完整链路;《角色成长的美学》让学生亲手设计游戏角色,体验角色创作的乐趣;《AI生图的乐趣》探索人工智能与游戏视觉设计的结合,学习用AI工具生成创意图像;《小小关卡师》则让学生学习游戏关卡的设计逻辑,并分组策划关卡规则与场景细节;《电竞超能训练营》则带领孩子们了解电竞与娱乐游戏的区别。
活动现场
游戏作为一门包含美术、音乐、文学等“八大艺术”的载体,不但融合了艺术和技术的交互,还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单向输出模式。开营首日,《趣解游戏》课程率先登场。老师通过实际案例,拆解了游戏研发中策划、美术、编程等岗位的协同工作,“一款成功的游戏,需要几百人团队经过数年打磨,每个细节都凝聚着跨学科智慧”。担任课程讲师的盛趣游戏策划中心负责人吴时千介绍,除了在暑期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,这一活动也为想了解游戏行业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窗。“让他们正确认识游戏,如果未来想从事这个行业,可以知道要做哪些准备。”
“这个策划的灵感两三年前就萌发了,我们看到,游戏对数字经济、科学技术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多正向的价值,整个社会对游戏行业的认同越来越多。”世纪华通董事长助理、公关传播中心总监胡昕介绍,创造营的目的是把游戏生产流程一一拆解,针对青少年群体做数字素养的培训,“从最初游戏架构的设计,如游戏的脚本、世界观,到生产流程中的美术环节、关卡的设计,以及电竞直转播、AI辅助等话题,都以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。”
记者发现,不少孩子的家长本就是游戏从业者。13岁的王沐宸是华漕学校学生,喜欢玩《反恐精英》《三角洲行动》等设计类游戏。“我爸爸做游戏后期管理类工作,我也会和他讨论游戏。”她说,得知有创造营活动,立刻报名参加了,“我想学到游戏的设计逻辑,平时也会尝试AI生图,未来想从事游戏美术类工作”。
活动现场
另一位家长朱先生给12岁的儿子报名了这一活动。“孩子天性喜欢游戏,我们想化‘被动地玩游戏’为‘主动地创造游戏’,这种思维需要知道游戏制作流程,很幸运抢到这个名额。”朱先生说,他是一名游戏研发人员,“游戏是一个带有科技感的行业,是一个一个代码敲出来的程序,我希望孩子未来也能从事这一行业”。
在胡昕看来,AI时代的到来证配所,对审美的能力、技术的掌握、人文素养的积累,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。“10-14岁,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可能刚有了一些未来规划的萌芽,如果他们想要成为漫画家、游戏原画师,仅仅作为绘画爱好者是不够的。接触行业大咖,对未来发展会有一个对标。”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