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薛愉主任为47岁的痛风患者张先生开出全国首张伏欣奇拜单抗(商品名:金蓓欣)治疗处方,标志着这款针对急性痛风发作、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物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。作为国内首个全人源化抗IL-1β单克隆抗体,伏欣奇拜单抗已获批适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/或秋水仙碱禁忌、不耐受或缺乏疗效的,以及不适合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成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。
张先生已有20余年痛风病史驰牛配资,反复发作的关节包括脚踝、大脚趾、膝盖、手指、手腕和手肘。张先生的常用治疗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,但疗效不太理想,痛风发作时需每日服用。严重时会使用秋水仙碱治疗,但服用后会出现头晕、恶心等副作用。近日,张先生晨起脚背、手肘和膝盖关节再次出现不适,于是前往医院就诊。在详细评估病情后,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薛愉主任为其开具了伏欣奇拜单抗200mg的处方。
痛风素有“疼痛之王”之称,《2021年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》显示,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约有1.77亿,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过1466万人,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。尽管传统治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,但近一半患者的疼痛等症状仍未有效缓解,大约60%患者在一年内反复发作。尤其在降尿酸治疗起始的3—6个月,约12%—61%的患者可出现痛风反复发作,痛风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依从性,进而出现尿酸控制效果不佳的恶性循环,导致关节破坏,还可能累及心脏、肾脏等多个关键器官。
痛风反复发作的背后,是巨噬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(NLRP3)炎症小体激活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1β(IL-1β),引发炎症级联反应,在痛风急性期和间歇期均处于高炎症水平,持续炎症会显著增加患者心肾负担,造成长远且严重的健康隐患。因此,长期抗炎是痛风治疗的基石。虽然秋水仙碱、非甾体抗炎药和短期激素可作为常用治疗手段,但部分患者因禁忌、不耐受或疗效不佳,面临无药可用或反复发作的困境。
伏欣奇拜单抗是全人源化抗IL-1β单克隆抗体,可精准直击IL-1β与其受体结合,阻断炎症级联反应。不同于常规对症止痛,其作用机制跨越痛风“发作期”与“间歇期”,不仅有效改善痛风急性症状驰牛配资,还可降低患者长期复发风险,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。临床数据显示,伏欣奇拜单抗在单次给药后即可快速起效,6—72小时镇痛效果与激素相当,6个月内首次复发风险降低近90%;且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。此次伏欣奇拜单抗的首张处方落地,为急性发作频繁,或对NSAIDs和/或秋水仙碱禁忌、不耐受及缺乏疗效,以及不适合反复使用激素的痛风患者带来了治疗新选择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