蝉鸣声声中财所,暑期过半,普陀区2025年爱心暑托班开展渐入尾声。在这个充满探索的夏天,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愈加丰富,上有宇宙奥秘的科学启蒙,下有贴近生活的健康实践,更有激发创意的动手体验。
今年,区委统战部深度参与爱心暑托班项目,统筹区内民主党派、区知联会发挥自身优势推出15门特色课程:民盟区委提供趣味十足的手绘遮阳帽DIY课程;民进区委结合教育领域专长,传授中草药辨识与织布手工;农工党区委聚焦健康主题,讲解口腔护理与食疗养生;致公党区委通过趣味化、场景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法律普及课程;九三学社区委发挥科技界别优势,开设食品标签、AI知识普及课;区知联会开设中医视力提升、心理健康小课堂、少儿美术创作课程。授课总数达52课时,覆盖全区10个街道镇。
特色课程进暑托党派优势惠民生
“大家看这个配料表,排在第一位的成分是调和乳,不是生牛乳。”九三学社社员、区市场监管局桃浦所副所长颜旭雯在暑托班讲授“小标签,大学问”课程时,通过“健康零食大挑战”游戏,让孩子们在挑选零食的互动中学会识别营养成分表。她表示,课程的灵感来源于市场监管的日常工作,期望通过此次暑托班能够引导孩子们“学会辨别食品包装信息,避免被误导”。“这个游戏通过简单的模块化编程实现,孩子们既能学知识,又能接触科技,这正是九三学社科技界别的特色。”颜旭雯说。
这样的特色课程在暑托班随处可见。民进会员带来的“不织布DIY”课上,孩子们用彩线缝制不织布作品中财所,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,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;农工党医生讲解“牙值即颜值”时,用牙齿模型演示正确刷牙方法;致公党党员的“知法少年行”课程,通过情景剧让孩子们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。各民主党派发挥界别优势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、学得会的趣味课程。
统筹机制显成效服务触角深扎根
“今年民进有3位老师开设8次课,是去年的两倍多。”民进区委专职干部杨晓婷细数着此次暑托班的课程。作为以教育、文化出版界别为主的民主党派,民进区委已连续两年参与暑托班,课程从最初的自然课拓展到中药科普、大健康等领域。
变化源于组织方式的革新。去年,民进区委与真如镇街道主动对接,课程覆盖范围有限;今年由区委统战部统筹,各民主党派与团区委、街镇精准对接,参与成员可就近选择授课点,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。“统战部搭建的平台,让我们的教育资源更快触达需要的地方。”杨晓婷说。
在普陀,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早已超越暑托班范畴。民革区委深耕普法宣传,连续多年在国家宪法日开展主题活动,民盟区委十余年举办百名律师法律义务咨询活动,民建区委在桃浦镇设立“真情服务”爱心亭提供常态化咨询,民进区委已连续16年开展敬老送医服务,农工党区委每年为1000余人次义诊,致公党区委立足侨海与智力优势不断丰富“致爱普陀”品牌内核,九三学社区委自2007年起坚持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服务……这些服务既立足界别特色,又紧扣民生需求,形成“一党派一品牌”的格局。据统计中财所,各民主党派年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超350场,涵盖教育、医疗、法律等多个领域。
品牌聚力惠民生统战平台促融合
这些社会服务活动能够精准服务基层,得益于普陀区“党派-社区”双结对平台。这个由区委统战部打造的机制,让颜旭雯深有感触:“通过平台提前了解到社区希望加强食品安全教育,我们才设计了这门课。”
近年来,区委统战部立足发挥统战优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助力基层减负增能,构建起“以基地为依托、以品牌为支撑、以治理为目的”的社会服务新模式。其中重点推出“七彩同心・十惠为民”普陀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品牌,融合7个民主党派、3822名党派成员的资源,结对10个街道镇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,实现“党派优势+区域需求”的高效匹配。今年,民盟区委的法律咨询、农工党区委的健康讲座、民进区委的西部教师培训等,通过清单式配送覆盖全区100余个居村。
医疗专家服务日活动
不仅如此,2025年3月,普陀统一战线服务民生“十百千万”行动2025年度项目启动,以“半马苏河普惠民生”为主题,通过发布七大类60个民生服务项目、成立新就业群体公益服务队、设立社区基金会统战服务民生专项微基金等创新举措,精准转化统战资源为民生福祉,绘就基层服务新图景。
统筹带来的不仅是社会服务的效率提升。各民主党派在服务中收集社情民意,转化为参政议政的资源和成果,围绕民生重点领域,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民生诉求,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。这种“服务-调研-建言”的闭环,让社会服务成为民主党派履职的重要延伸。
公益集市活动
区委统战部牵线搭桥、打造品牌、理顺机制,把各党派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中财所,从“各自为战”变成了“协同作战”。爱心暑托班就是这样一个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例子。这既彰显了民主党派“人才库”“智囊团”的作用,更在服务民生中深化了多党合作的时代内涵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